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碳交易

什麼是碳補償(Carbon offset)?
http://www.earthday.org.tw/profit/profit070416.htm
航空業者不參與歐洲碳交易制度 環保人士批
http://e-info.org.tw/node/27047
繼歐洲後 中國完成首筆碳交易
http://e-info.org.tw/node/14392
碳交易機制為窮國挹注27億美元收入
http://e-info.org.tw/node/7844
溫室氣體減量 環保署長:台灣參與清潔發展機制意義不大
http://e-info.org.tw/node/17888

心得:我覺得碳交易是個對環境不錯的方案,但聽起來雖然環保,
如果要實際的投資,或許沒那麼容易,因為二氧化碳是看不到的,
太抽象了!所以在這方面的投資,還必須經過慎重的考慮及策劃。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風力發電

台灣風力發電的潛力->http://e-info.org.tw/issue/energy/2001/sub-energy01020601.htm
各國改良風力發電 成長最快能源科技->http://e-info.org.tw/node/28123
風力發電廠->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10407
澳洲將興建南半球最大風力發電廠->http://e-info.org.tw/node/15849
風力發電 相中雙春海岸->http://e-info.org.tw/node/24902

心得:風力發電機的結構由風車翼、變矩裝置、加速器、方向控制用小風
車、發電機等組成,優點:不會造成公害而且取用不盡。缺點:風力不
穩定,風力和風向時常改變,能量無法集中。而在台灣風力發電並不適
用,因為夏季風力發電穩定性差,而導致常常發生無風可發電的狀況,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找尋另外的發電辦法,也可以使用的更
環保,而另一方面更可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生質能源

1.生質能源 原生甘藷翻紅->http://e-info.org.tw/node/18776
2.專家警告:生質能源 恐引發糧食短缺->http://e-info.org.tw/node/18615
3.看待生質燃料的另一隻眼->http://e-info.org.tw/node/28054
4.生質能源廠 供地契作白油桐->http://e-info.org.tw/node/27055
5.豬糞也能變成生質能->http://e-info.org.tw/node/28662

心得:在這自然資源日益減少的環境下,開發生質能源也是我們現在應該做的課題,而生質能源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做起,能源節約其實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例如:將抽取式面紙切成一半.在洗髮乳(精)按的地方綁上橡皮筋(這樣按出的量會減少).在馬桶的水槽放寶特瓶.這些都是生活中可以節約的方法。

氣候異常

1.北美氣候異常 東北21℃ 櫻花提早開->http://e-info.org.tw/node/18517
2.全球氣候異常 新加坡出現7月雪->http://e-info.org.tw/node/24912
3.氣候異常 西班牙遭逢三年大旱->http://e-info.org.tw/node/19614
4.反聖嬰增強 下半年氣候異常擴大->http://e-info.org.tw/node/26821
5.氣候異常 澳洲維多利亞省氣溫創9月份歷史紀錄->http://e-info.org.tw/node/14622

心得:氣候的異常使的我們的環境變了,從原本應該是很寒冷的天氣,變的很暖和,在這樣的危機下,
人類應該如何解決氣候異常的問題,這是值得深思的。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明天過後」現實版? 地震颱風接連重創日本->http://e-info.org.tw/news/world/special/2004/wosp2004-05.htm
南亞地震引發大海嘯 40年來最嚴重災害->http://e-info.org.tw/news/world/special/2004/wosp2004-11.htm
印尼發生強烈地震 新馬有震感->http://e-info.org.tw/node/20254
2005年印尼地震 造成大量珊瑚礁死亡->http://e-info.org.tw/node/21581
921地震->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3513


心得:產生地震有兩個條件是最主要的原因:產生地震的物質來源,例如:火山、斷層等。 地底產生的力量來源,例如:板塊間的撞擊、火山的爆噴等。 地震是這兩個條件組成以及其他相關因素所以形成的。所以這兩個
條件缺少任何一項時,地震都沒有辦法發生!
看完這幾篇文章,我覺得大自然的力量真的很可怕,只是一個地震,就可以毀了許多建築物,但地震也是我們無法預防的天然災害,所以在地震發生時,我們只能將傷害減到最小,也定期防震演習,讓大家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GOOGLE MAPS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澳洲的文明和歷史

摘要:澳洲在經濟蕭條時期(Depression)曾遭重創,但自1933年經濟開始復甦。
十九世紀初澳洲對於原住民採取保護隔離政策,並對原住民居住的地區及
就業採取限制的措施。然而在保守派政府主政下,澳洲要邁向共和國仍然有一段
路程要走。


澳洲是史上被歐洲人發現的最後一塊大陸,不過,它在數萬年前就有
人居住了。

3萬到5萬年前:原住民自亞洲西南部抵達澳洲,之後一直到十七世紀
前,當地原住民都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1606年:西班牙探險家經過澳洲西海岸,發現傳說中的南方未知地真的存
在。1642年:荷蘭探險家塔司曼(Abel Tasman)發現范狄門地(現為塔司馬
尼亞島(Tasmania)和始達頓地(現為紐西蘭)。

1688年:英國人丹皮爾(Dampier)發現西北岸。

1770年4月:庫克(James Cook)船長搭乘努力號在植物灣(Botany Bay)登
陸,並將其海岸命名為「新南威爾斯」,以英國國王名義宣佈該地隸屬英
國。

1779年:在英國班克斯(Joseph Banks)建議將新南威爾斯闢為新的罪犯流
放地,起因是舊殖民地美國已經於1776年獨立。

1787年:由十一艘船構成的第一艦隊前往澳洲。當時船上除四百名船員外
,另有男女罪犯七百五十人及供二年生存的物資。

1788年1月:英國在菲力浦(Phillip)船長領導之下,開始英國在澳洲的殖民。

1789年:首批拓荒者面臨彈盡源絕的危機。幸好來自英國的第二艦隊即時
趕到帶來補給物資。

1797年:喬治巴斯探索新南威爾斯海岸,並於基馬登陸。

1810─1821年:麥奎立(Macquarie)成為新的總督後,新南威爾斯殖民政府
逐漸成形。

1813年:探險家布萊克思蘭(Blaxland)、溫特渥司(Wentworth)、羅森(Law
son)穿越藍山(Blue Moutain)找到通往西方農業地區的路線。

1829─1850年:伯斯、西澳大利亞省、阿得雷德等地先後成為英國的殖民
地。

1850年:在澳洲新南威爾斯一帶發現許多金礦,使得澳洲在社會和經濟的
結構有很大的轉變,並興起移民潮,此波移民潮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末。

189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正式成立。由於澳洲
仍為大英國協一員,且當時澳洲自認屬於歐洲國家因此限制亞洲移民的法
令於1901年通過,依據此法令凡想要成為澳洲移民者必先通過任何一種歐
洲語言測試,此測試一直到1958年才廢除。

澳洲在第一次大戰期間曾加入英國盟軍幫助英國作戰。許多澳洲年輕人遠
離家園參與大戰因而犧牲性命,尤其以加利半島(Gallipoli)和土耳其軍隊作
戰一役最為慘烈,澳洲為紀念加利半島(Gallipoli)戰事中犧牲的士兵,並訂
每年四月二十五日為軍人節(Anzac Day)。

澳洲在經濟蕭條時期(Depression)曾遭重創,但自1933年經濟開始復甦。
十九世紀初澳洲對於原住民採取保護隔離政策,並對原住民居住的地區及
就業採取限制的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戰後的澳洲:在日本入侵澳洲時
,保護及協助澳洲擊退日軍的非昔日盟友的英軍,反而是美國給予澳洲支
援,使得澳洲與英國關係漸行漸遠。

在戰後澳洲接受來自東歐的移民,在1947年至1968 年間就有近八十萬東
歐移民定居澳洲。戰後的澳洲接受美國對亞洲赤化危機的看法,許多澳
洲青年也隨美軍加入越戰。

1967年,約百分之四十的澳大利亞人徵召從軍。

在1960年,澳洲開始反省對原住民隔離政策。

1967年經公民投票正式給予原住民澳洲的公民資格。

1972年並揚棄原住民隔離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原住民自決政策。

1970年至今:1972年澳洲自越南撤軍並廢除服兵役及高學費政策。
取而代之的是免學費的教育政策、全民健康保險及保護原住民土地
政策。鑑於東南亞經濟蓬勃的發展,澳洲現今所採取的政策是在社
會上和經濟上向亞洲靠攏。澳洲在過去二十多年間雖接受來自越南
和其他亞洲的移民,但從未認為自身為亞洲的一份子,近年來由於
體會經濟區域化發展勢在必行,因此極力在亞洲市場發展。另一方
面,愈來愈多的澳大利亞人自認和英國並無憲法上的關係,尤其許
多澳大利亞人渴望兩千年雪梨舉辦的奧林匹克是在新的澳洲共和國
下舉行,然而在保守派政府主政下,澳洲要邁向共和國仍然有一段
路程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