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歷史的起緣是波羅多,是古印度一個名叫婆羅多的國王建立的國家。印度歷史悠久﹐與古埃及﹑巴比倫﹑中國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隨著英帝國的衰落和印度反帝﹑反殖斗爭運動的高漲,終於在1947年8月14日午夜獲得了獨立﹐這就是今天的印度共和國。
【古文明的傳承--印度歷史 】
印度原為婆羅多﹐是古印度一個名叫婆羅多的國王建立的國家。“印度”一
詞由信德河而得名。古代印度人以“信度”(Sindhu)一詞表示河流﹐所以
“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這個地理名稱。后來才逐漸包括恆河流域及至整
個南亞大陸。古波斯語將“信度”轉變為“印督”(Hindu)﹐古希臘人又變
“印督”為“印度伊”(Indos)。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印度被稱為“印
度斯”(Indos)。后來羅馬沿襲了這個詞。
中國的史書對印度的稱呼也都不相同。最初稱印度為“身毒”﹐後又有“天
竺”﹑“忻都”﹑“賢豆”等。今天的“印度”一詞是唐代高僧玄奘首創。
他在巨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譯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歸云身毒﹐
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一稱就此而生。
印度歷史悠久﹐與古埃及﹑巴比倫﹑中國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據考証﹐
在距今約50萬年前﹐印度就有了遠古先民﹐他們過著刀耕火種﹑漁獵采集
的生活。到了公元前2500-1700年﹐印度人創造了著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即“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的主人是達羅毗荼人﹐他們的生產力在
當時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哈拉巴文化”在了幾個世紀的發展以后﹐
日趨衰落。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800年﹐雅利安人來到了印度河流域﹐
創造出了超過以往的高度發達文明。這一時期史稱吠陀時期。
雅利安人最早的功績就是創造出了詩歌總集四部吠陀﹐即《梨俱吠陀》
﹑《娑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闥婆吠陀》。“吠陀”意即“神
的啟示”或“神秘的知識”﹐是雅利安人的聖典。這四部吠陀也是印度
歷史上最早的文學作品。
吠陀文學之后﹐印度出現了兩大史詩﹐即《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
》。兩部史詩反映了雅利安人告別了游牧生活﹐建立起復雜的政治和社
會制度的社會現實。
公元前6世紀﹐印度出現了十幾個國家﹐進入列國時代﹐其中最為強大
的是摩揭陀國。耆那教和佛教也在此時興起。到了公元前326年﹐馬其
頓國王亞曆山大曾率軍入侵印度西北部﹐但未能立足而西返。 約公元
前324年﹐經過征戰﹐出身於孔雀族的陀羅笈多建立了印度歷史上著名
的孔雀王朝。到公元前268-公元前232年﹐陀羅笈多之孫阿育王成為
一代名君。阿育王統治時期﹐孔雀王朝發展到了全盛時期﹐帝國版圖
几乎包括整個南亞次大陸。這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地域遼闊的統一大
帝國。阿育王大興佛教﹐在全國各地修了許多佛塔﹐今日印度有名的
“阿育王石柱”就是他的作品。
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覆滅﹐印度再次陷入分裂和戰亂。直到320年
﹐摩揭陀地區的一個小國再度強盛﹐建立了笈多王朝﹐勢力不斷擴大
﹐統一了印度。和孔雀王朝一樣﹐笈多王朝也是印度歷史上的鼎盛時
期。中國東晉時期的法顯和尚游曆印度時的所見所聞的太平盛世,就說
明了這一點。
幾百年後﹐5世紀中葉﹐中亞的懨噠人入侵印度﹐笈多王朝不復存在。
北印度諸小國日漸強盛﹐到7世紀初﹐普西亞布蒂王朝的戒日王稱雄北
印度。
若日王大力宣揚佛教﹐藉以鞏固其統治。中國唐代高僧玄奘就是在這個
時期云游印度。玄奘在印度宏法講經﹐淂到了戒日王極高的禮遇。他寫
的《大唐西域記》不僅描述了戒日王時期的宗教活動﹐還記述了當時印
度的各個方面﹐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印度不少古跡是根據玄奘的記
述挖掘出的。
戒日王之後﹐北印度又陷入分裂狀態。南方泰米爾也曾建立起強盛的王
國﹐但未能波及到北印度。此時﹐北印度受到伊斯蘭教勢力的入侵﹐曾
經建立的德里蘇丹國﹐地域几乎遍及整個北印度。
10世紀之後﹐突厥人﹑阿拉伯人﹑阿富汗人﹑波斯人等陸續入侵印度。
他們一面給印度帶來戰火和災難﹐同時帶來了伊斯蘭文明。到16世紀﹐
蒙古成吉思汗和帖木兒後裔的巴布爾開始擴張﹐他從今日阿富汗的喀布
爾一直打到印度的德里﹐1526年﹐他宣布為印度斯坦大帝﹐建立了莫臥
兒王朝。莫臥兒就是蒙古之意。莫臥兒王朝是印度歷史上最后一個王朝
。盡管出現過胡馬雍﹑阿克巴﹑沙傑汗等傑出的皇帝﹐莫臥兒王朝最後
還是未能擺脫衰落的命運。
歐洲人開始把目光投向印度﹐是葡萄牙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到達印
度之後。17世紀﹐西班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列強開始了對印度
的侵略。英國“東印度公司”以貿易為借口﹐從印度南部和東部逐漸擴
張勢力﹐經過一百多年的侵略戰爭﹐到1849年﹐英國人最終吞並了整個
印度。
隨著英帝國的衰落和印度反帝﹑反殖斗爭運動的高漲﹐印度人民在民族
英雄甘地的領導下﹐終於在1947年8月14日午夜獲得了獨立﹐這就是今
天的印度共和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